X 关闭
作为欧洲经济的领头羊,以制造业立国的德国,如今却正在面临着制造业崩溃。
(资料图)
当地时间8月7日,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,德国6月季调后工业产出环比下降1.5%,降幅超出市场预期,且这已经是连续两个季度下降。
根据标普全球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,7月份德国制造业PMI已经降到了38.8,继6月份的40.6后,再度创下3年多来的最低值。
PMI降到38.8是什么概念?
PMI,也就是采购经理指数,以50作为分界线,如果PMI大于50,则表示经济上升,反之则趋向下降。
一般来说,如果PMI指数超过55,我们就会担心经济过热,反之如果低于40,就会有萧条的忧虑。
很不幸的是,现在德国已经降到了40以下,面临着“去工业化”的风险,甚至可以说是开始了“去工业化”的进程。
去年8月份德国PPI同比暴增45.8%,当时还有人调侃“乍一看以为是PMI”。
结果一年时间过去,竟然一语成谶,德国制造业PMI跌破40,不得不说有时候现实真的很魔幻。
如今德国制造业数据崩溃,曾经全球排名第一的制造业强国,怎么说崩就崩了呢?
近十几年来,德国一直在走能源转型之路,主要方向是抛弃化石燃料能源,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。
具体来说,就是一方面加大风电、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规模,另一方面增加天然气发电比例。
但前者的规模远不足以支撑德国的能源消耗,所以自然而然,德国只能从俄罗斯大量进口廉价的天然气资源。
根据德国联邦经济部数据显示,俄罗斯天然气曾占德国天然气总进口量的55%。
可随着俄乌冲突爆发,俄罗斯展开能源制裁,德国国内天然气价格疯涨,进而导致制造业的成本也跟着水涨船高。
尤其到去年9月,北溪管道离奇被炸,更是彻底断了德国从俄罗斯继续进口廉价天然气的念想,也相当于打断了德国工业的一条腿。
而这导致的直接结果,就是德国只能彻底倒向美国,无法再从俄罗斯购买廉价的天然气资源,转而花大价钱从美国进口LNG天然气。
这也是为什么,今年以来德国经济陷入全面衰退,工人工资减少,通胀居高不下,一切有关于制造业、经济的数据都在下滑。
当然了,这里有人可能会疑问,现在德国的PPI不是已经降下来了吗?6月份德国PPI同比增速只有0.1%,不再像去年45.8%那样“惊悚”。
但我们要知道,这里的PPI数据是同比增速,也就是说只要PPI横盘一年,那么就会“降下来”。
可我们对比2020年的数据就会发现,如今德国PPI仍然居于高位,能源价格高企问题并未得到解决,德国工业仍面临极高的成本。
因此,德国面临“去工业化”的风险也就不奇怪了。
德国踏上“去工业化”的道路,其实并不是所有德国人都为此感到难过。
一直以来,德国绿党都在主动拥抱“绿色经济”,绿党政客认为德国就应该“去工业化”,觉得这是解决环境问题和经济问题的不二选择。
但事有轻重缓急,即便德国面临能源危机,德国绿党却仍然不管不顾,选择在今年4月15日,关闭了最后的3座核电站,使德国能源短缺问题雪上加霜。
可问题关键在于,德国在关闭核电站后,为了解决能源问题,又不得不增加燃煤发电比例。
要知道,德国绿党主张的是“绿色经济”,从环保角度来说,选择核电才更符合德国绿党的宗旨。
只能说,为了把德国“搞垮”,绿党政客属实没少下功夫。
如今核电站被关闭,德国能源危机愈发严峻,对德国工业化而言,这就相当于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棵稻草,大批公司因为支付不起高昂的电价,只能选择停产减产。
多种因素叠加之下,德国正在吞下自己亲手酿下的苦果。
今年6月底,慕尼黑经济研究所曾发布一份报告,数据显示,2022年有大量的德国企业和资金流向美国,这些企业对外投资比对内投资金额要高出1250亿欧元。
换句话说,在俄乌冲突短期内不会结束,德国国内能源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,德国企业正在“积极自救”,想办法换一个更适合生存的环境。
前段时间,德国联邦中型企业协会的调查结果也显示,超过1/4的德国中型企业正考虑放弃自身业务,超过1/5的企业则在考虑将业务转移到海外。
德国企业有这种打算不难理解:
连基本的能源供应都无法保证,电费贵到飞起,还怎么做买卖?
哪怕换个地方重新开始,放弃“祖宗基业”,也在所不惜,因为这是生死存亡的问题。
“巧合”的是,近年来美国正在搞“再工业化”,鼓励全球企业来本土建厂,还给出了各种优惠政策。
而这对于德国企业无疑有着致命的吸引力,一部分德国企业正考虑到美国投资办厂。
可以说,美国的“再工业化”,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从德国“吸血”,德国大搞“去工业化”基础之上的。
对德国而言,现在关键在于每种问题都很棘手,可仅凭自身的力量,又压根束手无策,所以只能眼睁睁看着,未来的日子越来越难过。
美国前国务卿基因格有句名言:
“做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,而做美国的盟友则是致命的。”
德国选择成为美国的盟友,如今已经付出了惨痛代价,如果继续一条路走到黑,“去工业化”可能将是唯一的结果。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