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要闻 > 列表

全球今日报丨深刻!做财务这些年

来源:CFO智库    时间:2023-04-18 12:57:04
回复公众号后台【五力】 获取《财务五力分析模型》

本非财务人,奈何误入财务门。


(资料图片)

却不知一入侯门深似海,从此秋郎是路人。

在读书那会,非常羡慕财经屏幕上的经济分析师,对经济走向信口拈来,洞见极深。便是心生向往,于是投行、VC以及咨询成为学生时代的追求,可惜这些行业要求极高,没法进入,便是觉得财务也不错,看着报表谈论公司情况,类似于公司的经济分析师,似乎不错,于是便入了行。

浑浑噩噩在财务领域混了几年,本事没长,但是确实见过了形形色色的财务人员,有着西装领带的金融分析师,公务员出身的专职上市策划的法律与财务双修的人士,以及COO出身的CFO,当然作为财务小罗罗,也见过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做账大姐,天天吵着报销的小年轻,还有不上不下的财务主管和经理。

在各色人马对职业的骄傲、自豪,或者哀叹与迷茫中,我慢慢在财务领域干了几年。对财务的看法也是乐观到悲观,从悲观到乐观,最后再从乐观到悲观。好似在这个圈圈里面打转转,但是这个转转却是不同所见所闻得到的,形式一样,本质却不一样。

刚入财务领域,抱着财务是公司的经济分析师的心态去学习,每每看到公司报表,都要把书上的各种比率和各种分析方法,比如杜邦分析法、边际贡献、本量利拿出来薅一遍,然后得出结论。当然这种结论其实本质还是对数字的解剖,但是那个时候却是洋洋得意,自以为收获很大,心中顿生豪情。

但是随着工作深入却发现一个问题,每次高管开经营会议,我们的CFO都是”言简意赅”,大事情似乎都插不上话。

但是在财务部,这位CFO却是大大受欢迎,各种证书,例如:CIA,CFA,CPA证书多的不得了,每次找财务同事聊天,他们崇拜的目光都是至少100摄氏度。

在怀疑与崇拜两种态度中,我想的是财务不被公司看重,那财务的价值是什么呢?

直到一次事情彻底打破了我的心中对财务的一丝温情,当公司成立降本项目小组,副组长让CFO挂帅,要CFO首先解决库存问题时,CFO开始推脱,认为是采购的事情,并且坚决不担任副组长。降本增效,我一直认为是财务责任,这源于我读书那会开始学习CMA,所以被填鸭式灌输了这个观念。

到了这里,我彻底绝望,原来财务就是花架子,也只能把书上的东西拿来吹吹牛而已。

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,用在财务上,特别合适。浑浑噩噩呆了一年多,带着决绝的心情,毅然来到广东,希望能在人才济济的珠三角找到一些高手。

于是机缘巧合下入职了一家还算大型的公司,做财务分析师。面对这位从CEO转型过来的CFO,跟着他做了采购分析模型、人力分析模型、销售能力分析等等,干的辛苦的同时,心里也慢慢有了成就感。

觉得原来之所以觉得财务没用,是大部分财务没用领悟到财务之精髓。

所谓道行不深,全是花架子,在这里的3年时间,我前两年半始终保持昂扬的心态,看着埋头做账的兄弟,会心里哀叹一声,埋头苦干有什么用?账不是减乘除的那些事而已,不深入业务,能有什么收获。看着为了报销争吵的兄弟,心情大概也如此。有种一朝登上天子堂,便能与帝王共治天下的春风得意之情。可惜,也许是自幼希望看湖湘学派的理念,十分推崇经世致用的理念。

在后来的工作中慢慢发现了一些不得劲的地方,比如虽然做出了一些成绩,但是重大问题始终没改善,并且和业务交流时,其实我们提出的那些问题,人家都十分清楚,比如去了一个门店了解情况,发现人家对产品、销售、选址都清楚的不得了,只是无法用数字语言精准表达。而且随着观察深入,发现CFO其实政治关心多于专业能力,也就是很多时候CFO也得依附于政治关系,而且很多分析都是为了验证某个事情,也就是事先揣摩好老板的答案,再用一些手段分析,通俗来讲是做证明题而不是分析题。

当然对于这位CFO的专业能力,还是持有正面态度,毕竟很多系统建设好后,公司核心部门都在用。但是其角色始终不是那种能力挽狂澜的,抑或是那种踏实肯干,对公司有重大贡献的角色,譬如研发、销售。

在有了一些知识积累与公司级项目后,不顾我们CFO挽留,抱着学以致用,希望干出一些事情。于是来了一家不大不小,不好不坏的公司,参与公司供应链改进,也干出了一些成绩,但是似乎都缺了点意思,而且随着深入了解分析,其实发现所谓供应链改进,也不需要财务知识就能干好,更多需要天时地利人和。在种种经历下,对财务看法似乎也转为悲观或者更加中立。啰嗦了大半天,讲了自己心路历程,再讲讲对碰到的各色财务人员的众生相描述。

专注于账务的财务同仁,可能过度沉迷于专业术语,开口毛利、闭口边际贡献,环比同比离不开身,合规风险时时提。其实对于这种情况,还是建议能看看会计发展史,对于会计这门学科的来龙去脉有着深刻了解后,其实发现就是一门语言,财务第一要务就是说人话,话语要别人听的懂,要明白风险和合规都是相对的,能突破这层,其实账务的职业发展依然大有可为。比如账务专家,就是个不错的路。

到了一定级别的财务管理人员,分化就比较严重了。水平高的对财务理解深刻,对财务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亦了解的十分明显,对财务各种工具和手段,比如内控方法、预算逻辑、成本管理有着相当深刻的理解,甚至部分财务人员对质量分析都十分内行,如同大神一般。

但是凭借时间与其他熬上去的则多有偏颇,油腻的让你难受。

具体举一个例子,某位财务总监对他们老板说,要多卖毛利高的产品,听完这话,如吞苍蝇。或者喜欢一系列假大空的说法,例如某位公司老板要某位财务总监评估疫情下,企业经营方向把控。这位总监大人答曰这个需要了解内部和外部,需要了解生产、销售、采购与市场变化,一堆高大上的话语,就是没一个明晰说法,听了你想狂吐不止。更有甚者乱用名词,价值链、端到端、L1-L9的流程、漏斗模型,一系列高大上的名词摆给你,但是解释却是乱七八糟,没用逻辑,只是为了高大上而高大上。当然若不自知,尚可谅解,都是打工人,但是更不能忍受的是很多油腻的管理者误人子弟,把刚入门的新手带偏了,搞的财务除了精通政治,剩下的只有油腻。

到了财务精英层次,薪水少不了,并且或多或少都能干出事情来,但是一般都是专精,或精通资本,或精通经营,或精通税务,或精通合规与风控。都对财务本质有着深刻了解,但是做到最后依然还是以政治与人脉托底。即使到了精英阶层,依然和销售、生产、研发比,处于弱势。这也是后勤部门的悲哀吧,毕竟开疆拓土的方面大将比朝廷的谋士要更有地位。

怎么说呢?

已经无话可说,最后只能回归到财务这个工作上来,对于财务人员,财务不是什么好的工作,也不是什么坏的工作。准确来说,是一门通识性知识,是支持性工作,不要把它想的太好,如果这样,恐怕要失望,也不要想的太差,毕竟稳定可靠。就人群而言,适合稳定、周密的性格人士。雄心勃勃,喜欢搞事的千万不要进来,不然煎熬与痛苦少不了。

最后废话一句,财务不要抱怨老板,抱怨业务,也不要抱怨怀才不遇,毕竟选择了财务就是选择稳定,既得到,失去也不可避免。

▨来源:CAFU汽车财务联盟 作者佚名

申请会员、投稿、商务合作:智库君 | CFOlib

X 关闭

Copyright ? 2015-2018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

邮箱 : 514 676 113@qq.com